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法学论文/田景仲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7:57:36  浏览:970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正义之平等与自由解读

田景仲 铁芒萁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于个体自主,以对社会及其存在的价值、法律和个人主义重新定位的认识与看法来作为本文正义的出发点,即文章的第二部分。在接下来的第三、第四和第五部分,笔者则是在借鉴古之大哲学家、大法学家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分别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理论三者之发展小史,真正的内涵以及各自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来加以展开的。以图达到对三者初步认识的目的。而本文的重点部分则是第六部分,即在于分析自由与平等各自存在的悖论以及两者之间的冲突。与此同时,基于现代正义的客观要求,在联系本国的实际情况下,笔者进一步探讨了自由与平等两者,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特殊情况下如何得兼的问题。

关键词:自由 平等 正义 解读

Abstract: This text bases on individual's acting on my own, coming with the understanding and view of the society and it’s value , law and individualism’s reorientation as the springboard of the justice of this text, named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article. Following the third , the fourth and the fifth part,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theory view of the famous philosopher and the jurist of the ancient, and with my own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my life, I talk separately about the freedom ,the equality and the justice’s development XiaoShi,real intension and launch to the modern meaning of the society each of them. In order to pursue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knowing to the three tentatively. The focal point of this text is the sixth part ,I just analyze the freedom and the equal’s paradox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m .Meanwhile, on the basis of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modern justice and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nation, I discuss their concur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especially how they are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cases.

KeyWords: Freedom Equality Justice Understanding

正义之平等与自由解读

1 引言

作为人之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价值,自由与平等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社会正义问题一直是人类非常关注而又颇感揪心的问题。这样的东西并不需要很深的逻辑推理,也不需要进行理论研究的升华,而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触手可及,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这是人类生活于世无意或有意置身于此的无奈,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
“这不公平”,像这样再平常不过的话语,即使只算一种牢骚,却并不阻止我对于其“公平”本身的思考,但我又疑惑于卢氏之“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以及何为正义?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正义?在自由与平等二元价值并存与冲突之中,怎样为了正义而相得益彰地处理二者的关系?这些萦绕在耳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迫使我不得不就此深入下去。

2 正义的出发点:个体自主

(一)、个人之社会观与价值观
人的成长是一个价值不断权衡与选择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定位以及对这个世界不同的感受,孤立而不孤独;认同而不苟同。这种价值的绝对超越是笔者朦胧中的正义——绝不失掉自己,但同时注意手段与目的的组合排列。
然而,生活绝非一个人的生活,鲁滨逊固然还有一个星期五,但事实与其他荒岛动物别无两样。
“我设想,人类曾达到过这样一种境地,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阻碍,在阻力上已经超过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1] 。“然而,人类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结合并运用已有的力量;所以人类便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依存,除非是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由一个唯一的动力把它们发动起来,并使它们共同协作。”[2] 。
于是,人类集体的合作似为必要,实属无奈。“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部分。”[3] 。当然并不是完全情非得已,因为每个人既然是向全体奉献出自己,他就并没有向任何人奉献出自己 [4];而且既然从任何一个结合者那里,人们都可以获得自己本身所渡让给他的同样的权利。所以人们都得到了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益一致。与此同时,也免不了利益的冲突,因为人们对于他们合作所产生的较多利益不是无动于衷的,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每个人都要求多多益善。
(二)、个人之法律观
法律是一种规则体系,同时亦为一种意义体系。任何规则必涵蕴有一定的法理,载述着一定的道德关切,寄托着深切的信仰。凡此种种,一言以蔽之,曰法意,它们构成了规则的意义世界,而为法制之内在基础。
我想,任何法制的生长与运作,必伴有相应的法意。在法律移植的情形下,甚至滥觞于相应的法意,法意因而为法制的先导。法制恒定而恒变,法意因而表现出自己的时代特征与地域色彩,反之亦然。不过,就人类迄今为止有限的历史来看,诸如公平正义、仁爱诚信、安全、自由、平等、人权、民主与宽容等基本价值与信仰,构成所谓世道人心,关乎人的生存与尊严,却恒定而不变,万古而长青。这是人世生活的本身要求,也是合理的人间秩序的固有品质,既然一切法制和法意均源于生活本身,分别表述了生活的规则性存在和意义性存在,那么,法律之道即生存之道,法意即生活的意义,而生活的意义主要即在此世道人心。
(三)、个体自主——个人主义的自我定位
由以上可以看出,任何离群索居者只能成为时代的笑柄 ,而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然而笔者却也不赞同那些大喊空话套话,为人类幸福不惜牺牲自我一切的做法。“舍我其谁?”只是老庄等贤能之辈欲拯救于天下苍生的真诚呐喊。在众生共存中,笔者倒倾向于个人主义的哲学——一种由个人完善达及社会群体的养生之道。
个人主义是一种赋予个人自由以很高价值的政治和社会哲学,它通常强调自我引导的相对不受约束的人本身。作为一种哲学,个人主义涉及一种价值体系,一种有关人性的理论,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体制的一种态度和信念。这种信念与价值体系有学者以三个命题来加以表述:第一,所有价值观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也就是由人来体验的;第二,个人是目的的本身,具有最高的价值,社会只是个人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相反;第三,在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性的表述正如康德所说,是任何人都不能被当作其他人福利的手段。因此,每个人是其自身利益以及知道如何促进这些利益的最佳判断者 [5]。
然而现实中,一提到个人主义,就会有人暴跳如雷,大反对特反对。而其实,个人主义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这种价值取向在我看来并不必然导致惟利是图,尔虞我诈,全然不顾团体、社区和国家的利益,而且我认为个人主义为主导的社会甚至也不缺少爱国主义的情怀。殊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在理论上完全否认个人价值取向的社会是很难实现政治自由主义的。而且正是在此基础上,自由主义才得以建立。自由主义的核心就是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肯定,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尊重和保护。对自由主义的深入理解,势必要与中国旧传统中压抑个性、唯国家和集体是大的观念决裂,划清个人主义和为我主义,自私自利的界限。中国老一代自由主义的代表胡适曾大声疾呼,倡导一种健全的个人主义,鼓励人们大胆宣言:世上最强有力的人就是那最孤立的人。他教育青年说:“把自己铸成武器,方才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独立的人格,你们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于现状,敢说老实话,敢攻击社会上的腐败情形。”[6] 。

3 正义之第一范畴:自由

(一)、自由理论小史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个法律正义哲学都是以自由观念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自由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最先明确表达个人自由理想的正是古希腊人,特别是公元前五至四世纪的雅典人。当雅典的将军在远征西西里处境极端危难的时刻,他让士兵们牢记,他们是在为一个使他们“不受限制地决定自己所喜欢的生活”的国家而战,也就是为自由而战。待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在漫长的中世纪,成了基督教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也是神学窒息人的思想最黑暗的时代,因此,与基督教水火不容的自由则遭受了从未有过的“苦难”。好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桎梏中拉出来进行了重新地认识与定位。在随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中,一些启蒙思想家及哲学家对自由进行了深刻地阐述,使自由有了质的发展。约翰•洛克宣称:“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7] 。杰斐逊(Jafferson)确信,自由乃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和不可剥夺的一种权利。卢梭痛苦地疾呼,“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8] 。康德宣称说,自由乃是“每个人据其人性所拥有的一个唯一的和原始的权利。”[9] 。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可以说是自由发展的鼎盛时期,为自由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到了近现代,自由一词更是耳熟能详的东西。以诺齐克、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至上主义者更是高举自由主义的大旗,让自由深入每个人的心里,把自由带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二)、自由真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想自由一词的意义并不复杂,就是指不受限制或阻碍。说一个人是自由的,就是指他或她的行动和选择不受他人行动的阻碍。这是自由一词的本义。任何其他的意义都由此延伸而出。任何时候脱离这一本意来讨论自由概念,无论议论者如何自以为深刻和有创意,都会存在理论上的歪曲和困难。尽管大部分自由思想家都认为他人有意的行动才会限制个人的自由,但我想这一“有意的”限定语并不是自由的必要条件,而只是充分条件。即他人有意的阻碍行动显然会限制个人的自由,但个人自由的被限制并非都是因为他人有意的阻碍,有时候非有意的行动也会限制个人自由。如图书馆管理人员将某同学忘记了的钥匙锁在图书馆而导致该同学进不了屋子而失去了一定的自由。
在笔者看来,要求自由的欲望无疑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特性。汤因比说:“没有一种最低限度的自由,人就无法生存,这正如没有最低限度的安全、正义和食物,他便不能生存一样。人性中似乎存在一种难以驾御的意向……,这种意向要求获得少量的自由,并且知道在意志被刺激得超出忍耐限度时如何设定其意志。”[10] 。
以上只是从一个人的外部环境方面对自由加以描述,而实际上,自由不只是排除外部约束和免受专断控制,而且还包括了在服务于被称之为人类文明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个人自然天赋所掌握的技术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自由可以被描述为“一种条件,这乃是为形成一个目的,借助有组织的文化手段使该目的转变为行之有效的行动,以及对这种行动的结果享有充分乐趣所必要和充分的条件。”[11] 。
那么人们本身之自由何在呢?自由的另一层面到底是什么?这里就很容易想到出生于俄国,而后迁移到英国,以《两种自由概念》而傲世于自由主义思想领域的伊塞亚•柏林。他在本书中同意“对一个人施以强制,就是剥夺他的自由”这一简明的论断。但紧接着说,问题在于“剥夺他的什么自由?”。为了澄清有关自由的疑问,柏林于是提出了两种自由观,即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涉及对以下问题的解答,即“在什么样的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群人),可以或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到别人的干涉?”积极自由则和以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关:“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12] 。
消极自由主要是指从法律和政治的角度对于人的外部的来自他人的阻力与限制,它使得人们的有些要求与欲望不能实现,且“我是否受到压迫,其判别的准则是:别人是否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地使我的希望不得实现。在此意义下,若我是自由的,意思就是我不受别人干涉。不受别人干涉的范围愈大,我所享有的自由也愈广”[13] 。这种自由从制度性和可行性方面来说,是可以比较清晰实现的,可以明确判断出一种制度是否捍卫了个人的消极自由。
在柏林看来,与消极自由有所不同,积极自由的主旨是“自主”。“自由”这个词的积极意义,是源自个人想要成为自己主人的期望。笔者很赞成这种观点。“我希望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由我本身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我希望成为我自己的意志,而非别人意志的工具;我希望成为主体,而非他人行为的对象;我希望我的行为出于我自己的理性,有意识之目的而非外来的原因……我希望我的人性角色,是自己设定自己的目标和决策,并且去实现他们……人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思想、有意志而积极的人,是一个能够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并且用我自己的思想和目的来解释我为什么做这些选择的人。只要我相信这一点是真理,我就觉得自己是自由的,而如果有人强迫我认为这一点不是真理,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已经受到了奴役。”[14] 。
从以上可以看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最大区别在于个人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不着眼于别人或外力是否设置障碍。但是,正如卢梭所言,其是道德上的自治,在政治上带有相当的危险性。因为积极自由比较模糊,而且很难通过制度来保障或实现,一个人连起码的消极自由权都不能保障,却仍然可以自豪地称他在内心上是自由的,自我实现的,正如斯多葛派所言,奴隶甚至也可以实现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自主,这也就是“遁人真正的自我这一内心堡垒的理性圣贤”的观点。积极自由实在太灵活,太宽泛了,没有消极自由的基本尺度,任何体制都可以自称是赋予人们以积极自由的 [15]。但尽管如此,单从个人发展来说,一个人在无法摆脱外来限制(现实也是这样)的情况下,注重积极自由的培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三)、自由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自由依然是一个神圣的追求。我想,一个文明的时代,消极自由正如我们所能亲身感受的那样,在随着法治的发展中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保障,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物质世界极大充裕的社会里,有人却失掉了自己,自主意思匮乏,甚至陷于了个人迷茫的泥潭,因此积极自由的提倡未尚不是一件好事。总之,从我国来看,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成立经济贸易联合委员会协定

中国政府 马来西亚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成立经济贸易联合委员会协定


(签订日期1988年11月22日 生效日期1988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本着在持久和长期的基础上扩大和增进两国经济和贸易合作关系的愿望,确信持久和有效的合作对于两国利益的必要性,并巩固在加强相互合作中的利益,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将成立一个两国政府间的经济贸易联合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委员会”)。

  第二条 委员会将研究办法以促进经济和贸易合作,确保其各项决议及本协定的正确实施。

  第三条 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委员会会晤的级别将由缔约双方决定。

  第四条 委员会可以决定其规则和程序。委员会在开会期间可以设立工作小组,处理向委员会提出的具体事宜。

  第五条 应缔约一方的要求,委员会将轮流在北京和吉隆坡会晤。

  第六条 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并在期满后可每次自动顺延一年,除非缔约一方在本协定终止日前六个月以书面形式通过外交渠道通知另一方终止本协定。

  第七条 缔约一方可以书面形式要求全部或部分修改本协定。任何修改,经缔约双方同意后,将在双方指定之日起生效。
  本协定于一九八八 缔约一方可以书面形式要求全部或部分修改本协定。任何修改,经缔约双方同意后,将在双方指定之日起生效。
  本协定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吉隆坡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英文、中文和马来西亚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如有不一致,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马来西亚政府
    代   表            代   表
     郑拓彬             阿布·哈桑
    (签字)             (签字)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直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的通知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直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的通知

长政发〔2003〕2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将《长沙市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直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

                    二00三年六月四日



长沙市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直单位

安全生产责任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湖南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市政府有关单位应按本规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对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政府有关单位报告安全事故隐患,举报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政府有关单位,应当立即进行查处。
  第六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市直有关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
  (一)组织实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其实现;及时组织制定和发布有关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
  (二)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三)每季度召开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会议要作出决定,会议情况要有书面记录,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应明确由专人负责落实。
  (四)建立健全本地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并保证其履行职能所必需的办公场地、工作经费、专用检查车辆及必要的仪器设备。
  (五)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重大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理以及奖励对重大事故瞒报、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的个人和在推广先进安全技术、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六)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政府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组织考核、奖惩,对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七)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地区容易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场所和设备、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和检查,依法关闭非法开采及其他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八)负责消除本地区威胁公共安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督促落实隐患整改资金,对一时不能消除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应采取严密的监控措施。
  (九)制定本地区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建立本地区应急救援体系,当本地区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应及时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组织善后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及时作出或督促作出对重特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人员的行政处分决定。
  (十)确保本地区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形势和各项事故指标平稳。
  (十一)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首长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行政首长不在岗位时,由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人担负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县级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分管其他方面工作的领导人,对其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分管领导责任。
  第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本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亲自或者委托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参加,研究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二)督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支持解决所需经费和人员。
  (三)将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及时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四)组织本级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对本地区容易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查处;对发现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召集有关单位研究整治措施,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五)本地区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应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督促有关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上报。督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落实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理批复意见。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应当履行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二)受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委托,主持召开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
  (三)研究、解决本地区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四)督促有关单位对本地区容易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设施和场所加强安全管理,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安全检查工作,组织制定和落实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治理措施。
  (五)本地区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协调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并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上报。
  (六)主持本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工作,定期主持召开会议,听取有关单位工作汇报,全面研究安全生产工作。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应当履行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三章 市直单位及其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一条 市直单位共同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定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本单位(本系统,下同)安全生产制度和工作规范,并监督检查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部署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
  (三)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要作出决定,会议情况要有书面记录,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措施,应明确由专人负责落实。
  (四)每半年向市政府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安委)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时将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报告市政府和市安委。
  (五)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构,明确职能,配齐人员,提供工作经费、技术装备等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条件。
  (六)组织、指导、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
  (七)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坚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涉及安全生产问题时,应征求相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
  对已取得行政审批的单位和个人,审批单位应加强监督管理;对未取得行政审批、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依法予以查处。
  (八)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组织考核、奖惩,对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九)所属企事业单位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生产设施按规定进行了“三同时”审查验收,特种设备按期检验、凭证运行,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并取得相应证书。
  (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认真排查事故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超出职责范围无法处理的,应及时报告上级相关部门或者市政府。
  (十一)制定本单位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部门主要领导批准后报市政府和市安委备案。本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应按规定立即报告,并及时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十二)组织或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做好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按时向市安委报送安全事故统计报表。
  (十三)确保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形势和各项事故指标平稳。
  第十二条 市经委(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起草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定有关政策及安全生产规程和安全技术标准,协调、指导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工作。
  (二)综合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承担的专项安全监察、监督工作。负责制定全市安全生产的目标,并组织检查、考核和奖励。
  (三)负责全市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工作,发布安全生产信息,组织、协调和参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受市政府委托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死亡事故进行批复,对重伤事故进行结案审查。
  (四)指导、协调全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按规定权限对从事安全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安全培训、安全咨询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资格认可和监督检查。
  (五)组织全市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教育和本系统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指导、监督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并负责考核、发证工作。负责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考核工作。
  (六)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有关设备、材料及劳动防护用品进行监督管理。
  (七)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企业职业危害的防治、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组织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查处工作,依法对危险化学品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统筹安排用于安全生产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利用外资计划。
  (三)将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列为新建、改建、扩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设施)可行性研究、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
  (四)对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要求相关单位分别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第十四条 市教育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教育系统及校办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教学场地和有关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二)督促学校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三)禁止学校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
  (四)禁止学校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
  第十五条 市科学技术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优先安排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十六条 市建设委员会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建筑工程施工(本规定第34条规定的除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监督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安全生产规定。
  (二)把安全生产指标纳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竣工验收、承包发包、工程预算结算内容。
  (三)负责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
  (四)组织、参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前述事故的统计上报工作。
  第十七条 市公安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权限,负责道路交通、消防和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的安全监督管理。
  (二)负责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负责民爆器材、剧毒物品和烟花爆竹的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安全许可证发放,负责需用氯酸盐配制烟火文艺、体育、狩猎、外贸出口等特殊制品企业的批准。
  (三)负责设置、管理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以及机动车安全检验和机动车辆驾驶员考核发证,按职责权限对机动车改装、改型、修理厂家实施监督,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依法处罚道路交通违章行为。
  (四)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执行消防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督促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贯彻执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监督管理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监督检查建设单位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查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
  (五)督促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烟花爆竹的单位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限期整改或依法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有关证照。
  (六)负责道路交通、民用爆破物品、火灾事故的预防、抢救工作以及统计上报和调查处理工作,负责维护重特大事故的现场秩序。
  (七)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八)依法对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生产安全事故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逃匿的行为进行立案、侦查和处理。
  第十八条 市财政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编制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必需经费的财政预算,保证安全生产经费及时落实到位。
  (二)会同劳动部门确定用于工伤预防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奖励的经费。
  第十九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的防范、统计和调查工作,会同财政部门确定用于工伤预防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奖励的经费,负责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工伤赔付及其劳动争议的仲裁工作。
  (二)做好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工作,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制度,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三)把安全教育纳入技工学校和再就业培训的教学计划,指导技工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市国土资源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土地使用中的安全防范工作,在预审和报批建设用地过程中,充分考虑建设用地的地质条件,依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二)负责矿产资源开采登记审批工作,依法查处非法开采和超深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组织调处重大矿产权属纠纷。
  第二十一条 市交通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水上交通安全和职责范围内的公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以及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资质的评审和认定工作。
  (三)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及其运输工具进行安全管理,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驾驶人员、船员、装卸人员、押运人员的资质认定,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四)严格船舶登记和审验,严禁超载和违章驾驶;负责船舶驾驶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五)负责设立、完善和监督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和水上导航标志,负责危桥、危路的改造,维护航道、港口和通航桥梁水域安全,提高公路、航道等级和路面、航道质量。
  (六)参与重大客运事故和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负责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
  第二十二条 市水利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河道、水库、大坝、堤防、水电站等水利设施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保障全市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
  (二)承担防汛抗旱指挥部具体工作,及时发布汛情。
  第二十三条 市农业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农业安全生产工作和农业机械(包括农用车、拖拉机等)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对生产、销售违禁高毒农药和剧毒急性杀鼠剂(杀虫脒、氟乙酰胺、DDT、六六六、毒鼠强)等行为进行查处。
  (三)负责农用车、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和认证管理,组织实施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和牌证管理,负责农机驾驶员等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四)负责全市农用车、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事故的统计分析和调查处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市林业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森林防火和林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
  (二)按规定组织、参与森林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市文化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指导管理全市图书馆、影剧院、文化馆等社会文化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做好文化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的安全管理,按规定审批、发放文化娱乐场所的经营许可证。
  (三)负责考古和文物发掘安全生产管理。
  第二十六条 市卫生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防治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监督用人单位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进行整改。
  (二)监督用人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用人单位依法进行查处。
  (三)监督用人单位严格遵守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防止职业中毒事故发生;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鉴定工作。
  (四)组织、参与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和防射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负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医疗救护组织工作,负责职业病的统计上报工作。
  (五)监督和指导社会医疗机构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十七条 市城市管理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市政道路和管理范围内的市政设施的使用安全。
  (二)依法处理存在破损、陈旧等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
  第二十八条 市规划管理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做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安全防范工作和安全生产布局。
  (二)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文件时,应充分考虑建设用地地质条件,在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和灾害易发生地,要将防灾专项规划的内容作为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重要条件;在地质状况不明的地区进行建设或者对工程地质状况不清的建设项目,必须要求建设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不符合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规定或者标准的建设工程项目,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市监察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实施监察。
  (二)受理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的控告、检举。
  (三)受理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安全生产主管行政机关对其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
  (四)参与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直接办理或监督落实事故结案批复中对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市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负责跨区域流域的有毒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和处理,负责进口危险品的监督检查。
  (三)负责生态破坏事件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工作。
  第三十一条 市体育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各类体育学校、体育场馆等场所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负责市政府和本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十二条 市乡镇企业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指导全市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
  (二)督促、指导全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按照有关法规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申报进行审核。
  (三)参与乡镇企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 市旅游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旅游景区和市管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指导、督促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制定旅游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安全检查,保障旅游设施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三)按规定组织对特殊旅游项目的监督检查,制定和落实旅游安全保护方案和急救措施。
  (四)参与重大旅游安全生产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第三十四条 市房屋产权管理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按市政府规定负责房屋拆除拆迁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危旧房监控、治理、改造计划档案,并组织实施危房改造工作。
  (二)负责督促房屋所有权人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并督促房屋所有权人按鉴定意见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修缮或者加固。
  (三)监督管理市区房屋装饰装修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十五条 市广播电视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的公益宣传教育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全市安全生产广播电视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对重大安全问题进行舆论监督。
  第三十六条 市畜牧水产局安全生产责任:
  预防、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防止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第三十七条 市供销合作总社安全生产责任:
  (一)加强对经营农药、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品供销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督促其依法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安全许可证。
  (二)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监督管理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十八条 长沙晚报社安全生产责任: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的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对重大安全生产问题进行舆论监督。
  第三十九条 市总工会安全生产责任:
  (一)参加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对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对建设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审查验收工作。
  (二)监督和协助有关部门宣传、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组织劳动者开展安全生产群众活动,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三)指导企业工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议案或建议,并督促整改;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劳动安全卫生工作。
  (四)对违反劳动纪律、法规规定,不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应依法要求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应提请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第四十条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审批申请设立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办理前置审批的涉及公共安全的企业,或者审批申请经营易燃、易爆、剧毒等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物品的企业时,在上述申请人未依法取得有关部门的相关许可证或前置批准文件前,不得核准登记。
  (二)依据有关职能部门的批准、许可文件,核发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工商营业执照,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市场经营活动。
  (三)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整顿工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且吊销许可证和撤销批准文件的企业,由原登记机关责令变更经营范围或依法注销其营业执照,拒不办理的,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四)负责集贸市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五)按照市政府规定,负责户外广告的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四十一条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特种设备(简称特种设备,下同)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严格按国家规定开展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在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发放安全准用证(或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负责发放有关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安装、检验、维修等许可证件。
  (三)负责发放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的生产许可证,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和产品质量实施监督。
  (四)组织特种设备相关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并发放相关资质证件。
  (五)按规定组织或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第四十二条 市气象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防雷减灾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收。
  (三)对从事防雷工作的机构进行资质管理,对从事防雷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资格管理。
  (四)负责雷电灾害的调查、统计和鉴定工作。
  第四十三条 市地震局安全生产责任:
  (一)负责防震减灾工作的管理。
  (二)负责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认。
  (三)负责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四)负责对地震灾害的调查、评估。
  第四十四条 市民政局、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市商业贸易发展局、市粮食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园林管理局和市各行业总公司、行业管理办公室应按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共同安全生产责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第四十五条 市直单位除履行第十一条至第四十三条规定的相应责任外,还应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第四十六条 市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第一责任人不在岗位时,由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人担负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市直单位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分管其他方面工作的领导人,对其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
  第四十七条 市直单位第一责任人和分管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参照本规定的第九条、第十条执行。

第四章 考核与奖励

  第四十八条 对县级人民政府和市直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情况按年度进行考核,具体考核细则由市安委负责制定。
  第四十九条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由市人民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当年目标管理评先资格。责任人未按本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具
体工作,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及市直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给予记功奖励:
  (一)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者避免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二)在事故抢险、救灾过程中表现特别突出的。
  第五十一条 按审批程序和权限批准的奖励,由授奖机关颁发奖励证书,并可按规定给予物质奖励,奖励经费由市财政列支。

第五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3年7月1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