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沧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财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8 15:47:28  浏览:89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沧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财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政府


沧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财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

  沧政字[2003]6号 2003年1月13日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财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根据财政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综字[1995]第10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财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6]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财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政府土地出让计划,依法组织土地出让金收入,合理安排土地出让支出,做好土地出让金收支核算,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维护国家的利益,充分发挥土地资产的效益,充分发挥土地资产的效益,促进全市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三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包括:

  (一)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包括续期土地出让价款以及按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主要由土地补偿费、开发费、土地出让业务费和政府收益四部分组成。

  (二)土地使用权拍卖收入。土地使用权拍卖收入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采取拍卖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向受让人收取的全部价款。主要由收购土地补偿费(转、征土地补偿费)、开发费、土地出让业务费和政府收益四部分组成。

  二、财政财务管理

  第四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的管理:

  (一)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使用权拍卖收入,应全部直接上缴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土地出让金财政专户”,其他部门不得设立土地出让金帐户。

  (二)在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收取的定金(或预付款),应直接缴入“土地出让金财政专户”,不得在其他部门滞留。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时,定金转为土地出让金价款。

  第五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按下列顺序缴交: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拍卖合同签订后,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合同,负责填发“缴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登记单”(以下简称“登记单”)。

  (二)受让方或土地使用者持出让合同或拍卖合同和“登记单”,到财政部门办理缴款手续。

  (三)土地受让方或土地使用者按合同规定缴清全部土地价款后,财政部门为其开具“土地出让金专用票据”,并在“登记单”的有关联加盖收讫章。

  (四)土地管理部门根据“专用票据”和加盖收讫章的“登记单”,为土地受让方或土地使用者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填发《土地使用证》。

  第六条 未按合同约定交纳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拍卖收入的,土地管理部门可解除土地使用权合同,不予办理土地登记,不发放《土地使用证》,并可追究受让方或土地使用者的赔偿责任。

  第七条 对欠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财政部门按规定按每日加收2‰的滞纳金。

  第八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支出范围:

  (一)补偿性支出。指因征地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和拆迁补偿费等。拆迁建筑物收回的残值应及时入帐,冲减开发费用。

  (二)开发性支出。指征用土地之后,用于土地的各项开发费用(不含市政大配套费用)。包括:出让的土地所在小区范围内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费(即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为征用、开发出让的土地而支付的银行贷款利息。

  (三)土地出让业务费。财政部门为土地部门按缴入金库的出让金总额的2%核拨,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和有关项目的支出。

  (四)政府收益的支出。政府收益,是土地出让金总额扣除土地开发成本(补偿性支出、开发性支出)和土地出让业务费后的余额。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按有关规定安置下岗职工等。

  第九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的管理:

  (一)财政部门设立“土地出让金财政专户”,用于土地出让金的专项存储和清算。财政部门应于次月5日前和土地管理部门核对、清算当月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和支出。

  (二)土地部门应按出让宗地填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清算单”,财政部门根据土地管理部门填报的清算单,及时清算、拨付有关费用并核拨土地出让业务费。

  (三)清算核拨有关费用后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政府收益)按季缴入金库,由各级政府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情况等专项使用。

  1、收购土地补偿费(转、征地补偿费)、开发费,由土地部门核实,并填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清算单”,财政部门负责拨付。

  2、土地出让业务费,由财政部门根据政府收益的入库情况,为土地部门核拨。

  3、政府收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纳入城市维护费计划,经政府常务会、市长或市长委托主管副市长召开的办公会批准后,由财政部门负责支付。

  4、政府收益用于安置下岗职工、作价入股、作为政府资本金投入建设、用于企业搬迁改造等,由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经土地部门核实,经政府常务会、市长或市长委托主管副市长召开的办公会批准后,由财政部门支付。

  5、政府收益用于土地开发的,由土地部门核实,经政府常务会、市长或市长委托主管副市长召开的办公会批准后,由财政部门支付。

  第十条 各级财政、审计、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审计、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对违反财政、财务制度,随意增加土地开发费用,擅自提取业务费,土地出让金不缴入财政,按照《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及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单位和主要责任人以相应的处罚。

  三、会计核算

  第十二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支核算的会计科目包括三类,即:资金来源类、资金运用类和资金结存类。

  第十三条 资金来源的核算。

  设置土地出让金收入、合同预收款和暂存款三个会计科目。

  (一)土地出让金收入

  核算财政部门按规定向土地受让方征收的土地出让金价款。发生收入时,记贷方;冲销时,记借方。平时贷方余额反映财政部门土地出让金累计收入数。

  按季结帐时,将“土地出让金支出”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本科目的借方冲销。结帐后本科目的余额在贷方,作为本季度的土地出让净收益(政府收益),全数上缴金库。上缴时,记本科目的借方。

  (二)合同预收款

  核算财政部门按规定或合同协议向土地受让方预收的土地定金(或保证金)等。预收数记贷方;转帐结算或退回时,记借方。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合同预收款数额。

  (二)暂存款

  本科目核算各种临时性应付、贷管等款项。发生数记贷方;冲转或结算退还数,记借方。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

  第十四条 资金运用的核算。

  设置土地出让金支出和暂付款两个会计科目。

  (一)土地出让金支出

  清算、核拨土地开发费用、土地出让业务费、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下设两个明细科目,即:土地开发费用、土地出让业务费。支出时,记借方;支出收回数或冲销转出数记贷方;拆迁建筑物的残值收入,作冲减开发费用处理,记本科目的贷方。借方余额反映当期土地出让金实际累计支出数。

  年终结帐时,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全部转入“土地出让金收入”科目冲销。

  (二)暂付款

  本科目核算发生的各种临时性应收或待核销的结算款项。发生暂付款时,记借方;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记贷方。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金额。

  第十五条 资金结存的核算。

  设置银行存款(或“财政内部结算存款”等)科目。

  本科目核算“土地出让金财政专户”各种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的银行存款(或财政内部结算存款)。收入时,记借方;支出时,记贷方。

  四、附 则

  第十六条 各县(市)、垂发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煤炭部


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已经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健全煤炭企业经营责任制,加强对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根据国务院《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煤炭工业部《煤炭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煤炭企业,是指国有独资、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煤炭企业。
本规定所称煤炭事业单位,是指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煤炭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是指煤炭企业的矿务局局长、独立煤矿的矿长、厂长(经理)和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煤炭事业单位的院长、局长等行政负责人。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对其任期经济责任和经营业绩作出审计评价。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是,通过审计明确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评价其经营业绩,为全面考查和合理使用干部提供依据;督促企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条 在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
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因任期届满、提拔、调动、免(辞)职等离开工作岗位前,应当对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不得离任;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因离(退)休等离开工作岗位前,也应当对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特殊情况需要先离任后审计的,未经审计不得解除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
第六条 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负责的审计制度。
煤炭工业部直管企事业单位(包括在京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煤炭工业部组织实施;
煤炭工业部直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煤炭工业部委托煤管局负责组织实施;
各煤管局所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各煤管局负责组织实施;
地方国有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其主管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第七条 对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查下列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真实性:
1、利润(或亏损)总额;
2、全员劳动生产率与精简分流人员指标;
3、产品(工程)质量;
4、安全生产考核指标;
5、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考核指标。
(二)资产管理、使用及其保值增值情况。
(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
(四)税利解缴、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长期拖欠形成呆帐、坏帐和其他重大的经济遗留问题。
(五)经营决策是否合理、正确、合法,有无下列损害企业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
1、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是否降低,设备是否按规定进行更新;
2、煤炭生产企业矿井的生产接续是否正常,采区布局是否合理,采掘是否失调。三个煤量可采期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3、煤炭生产企业煤层配采比例是否合理,资源回采率是否达到煤炭工业部规定,是否浪费国家资源;
4、煤炭生产企业技术进步是否达到规划目标。
(六)煤炭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是否与矿井安全生产条件相适应,矿井安全装备水平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是否存在较大安全欠帐和不安全隐患。
(七)基本建设资金使用是否真实、合法,有无挪用建设资金和损失浪费问题。
(八)对外投资的效益及收益分配情况,有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
对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可按上述规定,结合“先审计后兑现”和单位具体情况确定。
第八条 对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经营工作进行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在单位内部改革过程中,是否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
1、是否按照煤炭工业部《全民所有制煤炭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的总体要求,建立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单位内部自负盈亏机制和工效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
2、是否按照煤炭工业部构建煤炭企业“三个一”格局的要求,坚持以产定人,严格按照“三条线”进行管理;
3、是否建立健全了内部结算机制,统一进行经济往来核算;
4、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价格体系,合理核定单位内部价格;
5、是否建立了内部劳务市场,单位内部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下岗培训和再就业的用人机制;
6、是否建立了有权威的内部经济仲裁机构,及时协调和评判内部经济纠纷;
7、是否建立健全了自我约束机制,单位内部监督体系是否健全。
(二)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1、是否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和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2、是否有合理的产品结构,产品品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
3、是否坚持了“以销定产”的原则,煤炭生产企业能否严格按照煤炭工业部“双控制”方针组织生产;
4、煤炭生产企业是否严格执行了煤炭工业部“三不”政策,千方百计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是否针对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增收节支措施,实施效果如何。
(三)在转产分流、发展多种经营方面取得的成绩、效益,有无损失;利用多种经营贴息贷款建设项目的效益及还款能力。
(四)职工收入、职工居住条件的提高和改善情况。
(五)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是否存在重大违纪问题。
(六)单位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其他主要问题。
第九条 各级审计部门应会同人事管理部门,将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第十条 对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年度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实行计划管理制度,各级审计部门按照审计分工,将审计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列入审计计划。
对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可以结合“先审计后兑现”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采取送达审计方式进行常规审计,不另下达审计通知书。
对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作为其离任审计的依据。
第十一条 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应由单位人事管理部门向负责组织实施审计的部门发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需要委托下级单位实施审计的,应向下级单位下达委托审计通知书。审计部门应在实施审计前20日,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
第十二条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做好接受审计的准备工作,并向审计组提供下列资料:
(一)被审计负责人的述职报告。内容包括:
1.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
2.任职期间经济效益和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3.任期内主要经营业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4.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改善经营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二)财务会计帐表、统计资料;年度工作总结;国家和内部有关经济监督部门对本单位检查后提出的检查报告、处理意见或处理决定;现行管理制度和办法等。
(三)财产盘点和清理债权、债务的资料。
(四)审计组认为需要的其他资料。
第十三条 审计组应由审计、生产、安全、财务、供应、销售、基本建设、生活福利、多种经营等部门人员组成,按专业分组进行审计。
第十四条 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应组织召开由被审计负责人、被审计单位其他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听取被审计负责人的述职报告,说明审计方法、步骤和要求。
第十五条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被审计负责人述职报告、有关会计资料,检查实物资产,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
第十六条 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办理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划清主观与客观、前任与后任、直接责任与领导责任或间接责任的界限。
第十七条 对于由国家审计机关或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等对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在经济效益审计、财务审计、“先审计后兑现”等和各项检查中做出的结论,可以直接采用其审计或检查成果,不再对该部分内容进行重复审计。
第十八条 审计结束后,由审计组提出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审计依据、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方式。
(二)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三)被审计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完成上级规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情况。
(四)被审计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基本建设、多种经营、生活福利、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五)被审计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和建议。
(六)对被审计负责人的综合评价。
审计报告经被审计负责人、企事业单位签署意见后与审计工作底稿等有关审计资料同时报送派出审计组的审计部门。
由煤炭工业部委托煤管局进行审计的,煤管局应将审计报告和有关审计资料报煤炭工业部。
第十九条 审计部门审查审计报告、被审计负责人和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后,拟定审计评议书或审计决定,送审计部门所在单位行政主管领导批准。
审计评议书、审计决定应在审计报告提出后30日内下达。
第二十条 被审计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对审计评议书、审计决定有异议的,可在收到审计评议书、审计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派出审计组的单位提出申诉,由派出审计组的单位进行复审,复审期间审计评议书、审计决定的效力不受影响。
第二十一条 对煤炭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范围,一般应以上级下达任免职文件所规定的任免职时间确定。
第二十二条 煤炭企事业单位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煤炭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比照本规定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煤炭工业部颁发的《中央煤炭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同时废止。


福建省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条例(修正)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条例(修正)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1994年7月15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4年7月19日公布施行 根据1997年10月25日发布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修订的决定》进行修正)


第一条 为保障本省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法律、法规和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员、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以下简称职工)。
第三条 职工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及其近亲属有权向劳动行政部门和工会投诉,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行政部门和工会接到职工投诉,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应在3个月内调查处理;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应立即移送,并通知投诉人。
第四条 企业制定规章制度,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企业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必须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五条 企业录用职工,必须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在职工上岗30日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订,不补订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处以罚款。
第六条 企业不得向职工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
第七条 企业工会负责人或者参与集体协商谈判的职工代表劳动合同期限未满的,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第八条 企业工会有权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和职工参与管理等问题进行协商谈判,订立集体合同。
企业工会与企业就前款问题协商谈判达不成协议的,应当提请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工会协调解决。
第九条 企业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职工的人身自由。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工搜身;不得以任何理由扣押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暂住证。严禁殴打、侮辱、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职工。
第十条 职工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企业应予支持,不得阻挠。
企业开业投产满一年仍未成立工会的,应按月向上级工会缴纳工资总额2%的工会筹备金和0.5%的补偿金。企业成立工会时,所缴纳的工会筹备金按工会经费留成比例返还企业工会;补偿金上缴国库。
未按前款规定缴纳工会筹备金和补偿金的,比照《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第44条第4款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安全等法律、法规和规定,依法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劳动、卫生、公安消防等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工会应加强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给予处罚;造成职工损失的,应当赔偿;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除赔偿外,应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企业提供的职工宿舍、饭堂和工场必须符合安全、卫生条件,具备必要的防火、通风、采光和水电设施;职工宿舍不得与存放有易爆、易燃物品的工场、仓库混合;宿舍、工场应当备有紧急出口,保证通道畅通。企业违反规定的,按本条例前条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需要住院治疗的,由企业及时送往治疗。所需挂号费、医疗费、交通费、护理费由企业负担。住院伙食费由企业按当地规定的标准补贴。医疗期间,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
职工工伤或职业病医疗终结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按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伤残等级,并发给因工伤残或职业病等级证书。
第十四条 企业必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规定,对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不得降低保护标准和相应待遇。
企业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应当协助和监督企业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
第十五条 严禁企业招用童工。企业不得安排未成年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禁忌作业。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保护离、退休职工的规定,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保障离、退休职工合法权益。
企业不得拖欠和克扣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金,不得随意降低离、退休职工医疗保障及其他待遇。
第十七条 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有关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时间及延长工作时间待遇的规定。违反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上级工会责令改正。对违反规定延长劳动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5000-10000元罚款;对违反规定少发延时工资的,由劳动
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延时工资,并按少发工资额的1-2倍支付赔偿金。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明确规定每月发放职工工资的日期,并按劳动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发放足额工资。企业逾期或者未足额发放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工会责令其补发。
第十九条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并按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项社会保险费,支付职工福利待遇、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补贴。
第二十条 国有企业有偿转让给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或企业解散,应从原企业不动产转让费中提取一定比例金额作为职工的社会保障补偿金。补偿金根据企业向当地社会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前的职工工龄计提,一次性存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职工个人帐户。计提标准由省人民政府
另行规定。
第二十一条 企业发生停工事件,政府有关部门会同工会及时调查处理,解决职工提出的可以解决的问题,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对于因企业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的停工事件,停工期间职工工资照发,并依法追究企业及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劳动仲裁部门和人民法院仲裁、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于交纳仲裁费、诉讼费确有困难的职工当事人,经企业所在地工会组织证明,可以批准其减免或缓交。
第二十三条 企业和职工对劳动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有检举、控告的权利;企业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25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十六、《福建省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条例》
第十七条修改为:“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有关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时间及延长工作时间待遇的规定。违反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上级工会责令改正。对违反规定延长劳动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5000-10000元罚款;对违反规定少发延时工资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延时工资,并按少发工资额的1-2倍支付赔偿金。”



199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