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明确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清理整顿范围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0:06:40  浏览:914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明确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清理整顿范围的通知

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


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明确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清理整顿范围的通知
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
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武警总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据反映,目前有些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对其所管理的社会中介行业,尤其是法律中介服务行业,是否属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通知》(国办发〔1999〕92号)(以下简称《通知》)中规定的“清理整顿的范围”还界定不清,以至于不能及
时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清理整顿方面的文件精神。为此,特就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清理整顿的范围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工作,是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有关规范中介组织的要求为指导思想的,其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发展我国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
运行。因此,只要是与市场经济运行和市场经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对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的,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向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都应当属于这次清理整顿的范围,即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另外,对于影响或者制约着这些经济鉴证类
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某些肢解中介机构业务的行政干预等,也纳入这次清理整顿工作内容中。
二、根据我国社会中介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在这次清理整顿中,将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行业,按照所需专业知识基础的不同,分为三类,一是以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行业;二是以房地产、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行业;三是以法律相关知识为基础
的行业。其中,以法律相关知识为基础的行业具体包括: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版权代理、社会法律咨询服务等。凡属于以上所列清理整顿范围的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行业的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都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有关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清理整
顿和脱钩改制方面的文件,积极主动开展所属行业清理整顿和脱钩改制工作。



2000年8月2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化学工业部内审机构工作联系报告制度

化工部


化学工业部内审机构工作联系报告制度

1990年10月15日,化工部

为贯彻审计署审指字(1989)45号文件精神,加强化工系统内审部门的工作联系、报告制度,交流工作情况推广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特作出如下规定:
一、建立联系报告制度
(一)部归口管理的经济实体性公司、化工地质矿山局、科研总院,部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机构应按要求将年度工作计划、工作安排,半年和年度总结、年度、季度审计统计报表,内部审计的规定,办法报部审计局一份。部属企、事业单位要同时抄报归口主管部门审计处室一份。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石化局(公司)、化工橡胶局(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应与部审计局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并定期提供下列资料和情况。
⒈ 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与工作安排;
⒉ 年度审计工作总结;
⒊ 年度审计成果及效益统计报表;
⒋ 审计机构(包括下属单位)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
⒌ 审计工作简报及其他专业性材料如专辑、资料汇编等;
⒍ 审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
⒎ 审计工作经验及其他可供交流的材料;
⒏ 具有代表性或专题性的审计调查材料;
⒐ 其他材料。
二、会议制度
(一)全国性化工系统内审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
(二)小型座谈会、交流会以及工作研究、专题讨论会由部审计局每年召开2-3次;地区性的座谈会、交流会由各地化工厅(局)召集,并抄报部审计局。
(三)先进表彰会每2年举办一次,与全国化工内审工作会议同时进行。
(四)先进单位现场会根据实际情况可临时组织或与其他会议一并进行。


河北省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

(2000年6月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6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0〕第2号发布施行)




第一条为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颁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领导,对五保供养对象给予关心和照顾,对敬老院给予扶持,鼓励公民兴办各种形式的敬老院。

县以上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乡(含民族乡、镇,下同)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

第四条凡符合《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全部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经过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初审、乡人民政府批准,均可列为五保供养对象。

第五条对虽符合五保供养对象条件,但本人不愿意入保的,可不列为五保供养对象。

第六条申请五保供养,应当如实填写《五保供养审批表》,并按《条例》第八条规定的程序报批。

《五保供养审批表》按照省民政部门规定的样式统一印制。

第七条村民委员会接到五保供养申请材料后,应当在十日内审核完毕并签署初审意见。

乡人民政府接到五保供养申请材料后,应当在二十日内审核完毕并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答复。

第八条五保供养内容,除按《条例》第九条规定的内容供养外,还应当保障他们的副食和饮用水。

五保供养对象是未成年人的,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当地学校应当免除他们的学杂费。其书费和购买文具的费用由供养单位负担。

第九条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应当不低于本村村民上年度人均生活水平。

第十条五保供养实行敬老院集中供养或者以委托的形式分散供养。

第十一条乡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兴办不同形式的敬老院。

五保供养对象较多且有条件的村,也可自办敬老院。

第十二条敬老院为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其工作人员可从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中派遣或者从农村招聘。招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可比照乡、村集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待遇确定。

第十三条敬老院应当建立健全制度,完善配套设施,美化居住环境,为五保供养对象提供良好的生活、娱乐、康复、洗浴等服务。

第十四条敬老院应当为五保供养对象建立个人档案。档案材料包括下列内容:

(一)五保供养审批表;

(二)五保对象登记表;

(三)定期体格检查表;

(四)其他与五保供养对象有关的材料。

第十五条对集体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每年至少应当组织一次全面体检。

第十六条对不愿入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委托的形式分散供养。

分散供养,可以采取村供村养或者村供亲养等形式。

第十七条对分散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患病后应当及时给予治疗。

第十八条无论集中供养还是分散供养,其供养单位或者供养人均应当与供养对象、村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签订供养协议书。协议书包括下列内容:

(一)供养单位或者供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供养对象应当享有的权利;

(三)供养对象应当履行的义务;

(四)财产处理;

(五)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十九条五保供养所需经费,应当依照《条例》第十一条规定,逐月按标准拨付给供养对象。

第二十条省开展评选甲级敬老院、先进供养单位、模范供养个人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由省民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社会开展向五保供养对象献爱心活动,为五保供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十二条依照本办法规定,对应当实行五保供养的对象而未实行五保供养,发生了非正常问题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三条对虐待五保供给对象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3年9月6日省政府颁布的《河北省五保供养暂行办法》同时废止。